精心做好竹产业这篇大文章
大力发展竹产业,成为解决山区农民就业、破解三农难题、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抓手。
全球竹林面积约220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亚太、非洲、拉丁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竹子看中国。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约有竹类植物35属,近400种,面积、蓄积量、竹制品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素有“竹子王国”之誉。我国现有竹林面积720万公顷,纯竹林占42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其中毛竹分布面积最大、范围最广。
我国90%的竹林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丘陵山区。竹子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繁殖力强,竹材加工后其附加值可提高十倍。大力发展竹产业,成为解决山区农民就业、破解三农难题、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抓手,具有重要意义。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一次栽植、永续利用,而且竹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竹鞭纵横交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减灾等良好功能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竹子速生优势明显,成材期仅为3—5年,单位面积出材量远远高于一般木材,在板材加工、家具制造、造纸等传统林木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竹材纤维含量高(40%左右),竹浆纤维有较好的物理力学强度,是优良的造纸原料。大力推广竹材产品,积极发展浆用竹林、助推竹纸结合是实现以竹代木、竹木并举,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但是我国竹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国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区之间竹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省份竹加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内陆省份虽然竹资源优势明显,但加工业发展滞后,竹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一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竹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远未发挥出来。第二,国内消费者认知度低。因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我国竹产品过多依赖国际市场,而国内市场份额小、增长慢、需求不足,墙内开花墙外香。长期以来竹材企业都致力于国外市场的开发,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热衷于打价格战,缺乏品牌形象以及营销策划,大大阻碍了国内市场份额的扩大。
目前,我国有较高经济利用价值的毛竹林约300万公顷,占世界毛竹总量的80%以上。大自然的赐予是竹产业发展的资源保障;数千年的竹子培植加工技术和历史悠久的竹文化是竹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实施以竹代木、竹木并举战略,增强林业碳汇是竹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当前,我国应统筹规划,精心做好竹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鉴于此,笔者建议:
第一,编制国家竹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国家出台竹产业扶持政策,投入10亿元设立“竹产业发展基金”,从资源培育、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生态旅游、生态修复及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科学规划我国竹产业发展,综合发挥竹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重视原料基地建设,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扶植中西部地区的竹林培育及加工利用,鼓励龙头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建立原材料基地及加工企业。提高竹林集约经营水平,实现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以确保原料供应,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建议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完善竹材产品标准体系,将竹材产品纳入绿色建材范围,大力开拓竹材产品国内市场。抓好示范区建设,引领产业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重组,完善销售网络,在全球竹产品市场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在中西部地区要积极运用现有培育、生产技术,提高竹林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支持国际竹藤组织,开展“竹子外交”。今后应加大对国际竹藤组织的支持力度,建议我国作为东道国参与创建“全球竹藤发展基金”,并通过援外渠道为该组织成员国提供培训和项目。继续重视“竹子外交”,发挥竹子在南南合作、对外援助中的独特作用。重视品牌建设,逐渐改变贴牌出口的现状,力创知名品牌。吸取教训,认真保护知识产权。
第四,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加强学科和研究团队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科技含量,将具有前景的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是当前之急需。还应加强竹子分类学、育种学和培育学的研究,重视竹材精深产品开发和生物化学利用,开展跨生物、化工、纺织、医药、食品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协作,围绕产业升级,逐步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向精深加工、全竹利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第五,挖掘文化内涵、 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竹文化内涵是提高竹产品附加值、发展竹业经济的必由之路。